當前位置:首頁  >  技術文章  >  表麵活性劑為什麽被稱為是工業味精呢

表麵活性劑為什麽被稱為是工業味精呢

更新時間:2019-12-12  |  點擊率:2156
   表麵活性劑(surfactant)被譽為“工業味精”,是指具有固定的親水親油基團,在溶液的表麵能定向排列,並能使表麵張力顯著下降的物質。它是一大類有機化合物,他們的性質特色,應用極為靈活、廣泛,有很大的實用價值和理論意義。

  表麵活性劑一詞來自英語surfactant。它實際上是短語surface active agent的縮合詞。它還有一個(ge) 名字叫做tenside。凡加入少量而能顯著降低液體(ti) 表麵張力的物質,統稱為(wei) 表麵活性劑。它們(men) 的表麵活性是對某特定的液體(ti) 而言的,在通常情況下則指水。 表麵活性劑一端是非極性的碳氫鏈(烴基),與(yu) 水的親(qin) 和力極小,常稱疏水基;另一端則是極性基團(如—OH、—COOH、—NH?、—SO?H等),與(yu) 水有很大的親(qin) 和力,故稱親(qin) 水基,總稱“雙親(qin) 分子”(親(qin) 油親(qin) 水分子)。為(wei) 了達到穩定, 表麵活性劑溶於(yu) 水時,可以采取兩(liang) 種方式:

  1、在液麵形成單分子膜。

  將親(qin) 水基留在水中而將疏水基伸向空氣,以減小排斥。而疏水基與(yu) 水分子間的斥力相當於(yu) 使表麵的水分子受到一個(ge) 向外的推力,抵消表麵水分子原來受到的向內(nei) 的拉力,亦即使水的表麵張力降低。這就是表麵活性劑的發泡、乳化和濕潤作用的基本原理。在油-水係統中,表麵活性劑分子會(hui) 被吸附在油-水兩(liang) 相的界麵上,而將極性基團插入水中,非極性部分則進入油中,在界麵定向排列。這在油-水相之間產(chan) 生拉力,使油-水的界麵張力降低。這一性質對表麵活性劑的廣泛應用有重要的影響。

  2、形成“膠束”。

  膠束可為(wei) 球形,也可是層狀結構,都盡可能地將疏水基藏於(yu) 膠束內(nei) 部而將親(qin) 水基外露。如以球形表示極性基,以柱形表示疏水的非極性基,則單分子膜和膠束。如溶液中有不溶於(yu) 水的油類(不溶於(yu) 水的有機液體(ti) 的泛稱),則可進入球形膠束中心和層狀膠束的夾層內(nei) 而溶解。這稱為(wei) 表麵活性劑的增溶作用。

  表麵活性劑可起洗滌、乳化、發泡、濕潤、浸透和分散等多種作用,且表麵活性劑用量少(一般為(wei) 百分之幾到千分之幾),操作方便、無毒無腐蝕,是較理想的化學用品因此在生產(chan) 上和科學研究中都有重要的應用。在濃度相同時,表麵活性劑中非極性成分大,其表麵活性強。即在同係物中,碳原子數多的表麵活性較大。但碳鏈太長時,則因在水中溶解度太低而無實用價(jia) 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