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s10雷竞技官网  >  菌種選育是纖維素酶生產的基礎性工作

菌種選育是纖維素酶生產的基礎性工作

更新時間:2020-06-03  |  點擊率:1153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關於纖維素酶菌種選育的方法,下麵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菌種選育是纖維素酶生產的基礎性工作,國內外許多專家進行了大量研究,為了生產高質量的纖維素酶產品,王家林等(1996)在吸收國內外經驗的基礎上,先後引進了綠色木黴木10、綠色木黴Sn-91014、康氏木黴NT-15、黑曲黴XX-15A。
 
  在此基礎上,采用了紫外線、特定電磁波輻射、線性加速器,亞硝基胍等物理、化學的誘變方法,獲得了高產菌株NT15-H、NT15-H1、XT-15H、XT-15H1。
 
  其中木黴NT-15H固體培養活力經輕工部食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南京站檢測表明,濾紙活力為3670u/g, C1-酶活力24460u/g,Cx-酶活力1800u/g,已達到*水平。
 
  此菌種在工廠化生產中性能穩定。張苓花等(1998)采用康氏木黴W-925,J-931,經過濃度為2%硫酸二乙酯和紫外線(15W、30cm、2min)複合誘變後,得到了產酶活性高的Wu-932菌種,該菌種CMC糖化力達到2975,濾紙糖酶活性為531,比出發菌W-925分別提高了100%和81%。
 
  化工部飼料添加劑技術服務中心王成書等(1997)采用該中心的裏氏木黴A3*行紫外線和亞硝基胍複合誘變後,將處理過的孢子接種於纖維雙層平板上,30℃培養5-8天,15℃放置7-10天,挑選透明圈直徑和菌落直徑比較大的單菌落進行三角瓶固態發酵再篩選,得到了產纖維素酶活力很高的裏氏木黴91-3菌株。
 
  纖維素酶菌種易退化,退化後其產酶力明顯降低,其原因可能有三個方麵:
 
  ①經誘變篩選的菌種發生回複突變。
 
  ②自然負突變。
 
  ③菌種長時間低溫斜麵保藏,會在分生孢子上長出次生菌絲,而次生菌絲所形成的分生孢子生命力弱,這可能是菌種退化的主要原因。
 
  為了避免纖維素酶菌種退化,張苓花等(1998)報道,采用砂土管保藏菌種。即將過篩洗淨的砂子與土以3:2比例混合分裝在試管內,用1kg/cm2壓力滅菌30分鍾共三次,將欲保存的斜麵菌種製備成1000ml孢子懸浮液,每個砂土管注入0.5ml,搖勻,放入盛有無水CaCl2真空幹燥器內保存。
 
  經測定,在所測的121天內,酶的活性基本不變;酶活性下降50%的時間,由常規方法的60天延長至160天,明顯地減緩了菌種退化速度。